月黑风高的夜晚点点策略网,窗外隐约飘过一个模糊的黑影。那扇纸窗的表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小洞,破洞的边缘被轻轻挑开,黑影悄然从口袋里拿出一根细长的管子,小心地对准那个小洞,一阵白烟迅速飘入屋内。在屋外,那个身穿黑衣的人正用同样的方式,对着窗纸吹散迷魂香烟。这种“窗纸一捅就破”的情节,常常出现在金庸的小说中。对此,我心里有几个疑问:
一、古代中国的窗户真的是纸做的吗?怎么一捅就破?
二、古代欧洲的窗户用的是什么材质?
展开剩余88%三、为何现代建筑的高楼窗户必须使用钢化玻璃?
要解答这些问题,我们得从纸的历史发展开始追溯。
最早在东汉时期,蔡伦发明了纸的制作方法,他采用树皮、麻头、布料甚至鱼网等原料制成了最初的纸。这时的纸还没能普及,且纸质和如今的窗户纸相差甚远,只能用来简陋地书写,远不能满足窗户的需求。
到了隋唐时期,成都所产的“蜀纸”成为当时最好的纸种,是皇家贡品,专供朝廷用作公文。而王公贵族们想要用纸写诗、作画时,得花费大量金钱购买。随着技术进步,造纸原料扩展到麦秆、稻杆等,造纸工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,竹纸的使用开始增多。尽管如此,纸张依旧只有官员才有资格使用。
宋代时,纸对普通百姓仍旧昂贵,官员们在使用时十分节俭点点策略网,甚至宰相王曾也时常废旧纸张利用。到了明清时期,造纸业飞速发展,竹纸在清代占据主导地位,草浆也加入了制作队伍。纸的原材料开始易得,造纸工艺不断成熟,价格逐渐降低,纸开始普及到民间。
在古代,穷人家的窗户往往只是一个空洞,四周用木条简单固定,白天用来透光通风,晚上或外出时用木板封住。冬天寒冷时,很多家庭会用藤草编织的草席封住窗户,这样既能防止窥视,但透光性和保暖效果却很难保证。
稍微富裕些的家庭,会在窗洞上安装槛窗或拆卸式窗扇,白天窗户可以打开,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。而富有的家庭则会采用各种材料来遮挡窗户,如布、纱等,尤其是红纱和碧纱。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就能看到很多使用绢纱制作的窗户,甚至在绢纱上写诗作画。清代皇宫内,多处殿宇的窗户上也能看到碧纱的身影。
然而,这些古代窗户的遮挡材料,通常要么透光性差,要么耐用性差。那么,是否有一种材料,既透光又耐用呢?
明瓦便是其中的代表。它不仅具有较好的透光性,而且经久耐用。明瓦的原材料以贝壳、羊角以及天然透明云母片为主,工匠将这些材料打磨修整,最终加工成瓦片。由于原材料稀缺,明瓦价格昂贵,而且无法制造大面积的瓦片,只能定制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明瓦。安装时,必须将其镶嵌在格扇的框架中。
然而,许多人误以为古人只用纸糊窗户,但实际上,古人用的并非普通纸,而是油纸。油纸一捅就破,你敢试试吗?
油纸的制作相当繁琐,首先是选用特制的皮纸,主要是桑树皮,经过煮软、清洗等多个步骤,使得树皮纤维变得细腻。接着进行漂白,再在阳光下晒干。最关键的一步是熬制桐油,只有生桐油和熟桐油经过特殊熬制,才能用于制作油纸。然后,工匠将熬好的桐油均匀地涂抹在皮纸上,这样油纸不仅能防水、光亮,还能平整。桐油如同一层“包浆”,能够大幅提高纸张的韧性,防止油纸在使用过程中轻易损坏。
在明代,油纸开始普及,这得益于榨油技术的进步,油纸不仅能够抵挡风雨,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。到了清代,南方桐油的产量激增,油纸成为日常用品。而在北方,桐油较为稀缺,豆油成为主要的替代品。尤其是在东北地区,涂抹豆油的红辛纸成为许多家庭冬季必备的窗户材料。事实上,东北三大怪之一便是“窗户纸糊在外”。
油纸之所以能成为百姓的窗户用纸,得益于造纸成本降低和榨油技术的提升。
回到欧洲,古代人们早期就能在窗户上使用玻璃,这一观点存在很大误解。虽然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已经出现了玻璃器皿、玻璃饰品以及彩色玻璃,但那时的玻璃技术仍受制约,无法普及。玻璃的制作工艺与平板玻璃(即现代窗玻璃)有很大差异。直到公元12世纪,欧洲才出现商品玻璃,成为工业材料。而18世纪,玻璃制造业才开始逐步适应望远镜的制造需求。直到19世纪末,比利时才首次生产出可用于窗户的平板玻璃,紧接着美国在1906年制造出了平板玻璃生产机械,随着工业化进程,玻璃窗开始普及并逐渐发展出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品种。
欧洲古人使用的窗户材料,也并非仅是玻璃。除了玻璃,还有皮革、角质和木板等。早在史前时代,皮革工艺就已经盛行,皮革因其防水、保温等优良特性,常被用于窗户制作。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差的骑士家庭,他们会用清洗过的牛膀胱做窗纸,或者将牛角打磨成薄片,拼贴成窗户。对于条件稍好的家庭,则采用木板窗。白天,木板窗会打开让阳光照进,晚上则关上。
而到了17世纪,木质百叶窗开始流行,最早起源于欧洲皇家。百叶窗既保证了通风换气,也与宫廷建筑的装饰风格相得益彰。19世纪末,百叶窗逐渐普及,成为贵族家庭乃至普通百姓常用的窗户材料。
现代的玻璃窗与这些古老材料大为不同,随着钢化玻璃的广泛应用,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逐渐用钢化玻璃替代了传统的窗纸或木质窗户。
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对比,不难发现,钢化玻璃因其特殊的制造工艺,拥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耐寒耐热性能,因此常用于高层建筑、汽车等场所。而普通玻璃则通常用于家居、电子设备等日常用品中。现代建筑中的钢化玻璃,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,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窗户上。
综上所述,随着技术的发展,古代的窗户材料从最初的木板、纸张等简单遮挡材料,逐渐过渡到钢化玻璃等高科技产品。这些材料的进化与人类建筑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,反映出古今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智慧与创造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009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